全网搜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杏彩体育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苏ICP备11029861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南通
浏览移动端
2021年两会刚闭幕,建筑业代表都提出了哪些建议?
浏览量
【摘要】: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聚焦两会,让我们来看看参加此次会议的建筑业代表和委员们就建筑业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哪些建议?
1.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强全过程管控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长 陈锦石
大力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水平与技术水平。一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NPC技术体系,在降低成本、施工便捷、安全等领域加大研发,不断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管理体系,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更好发展;二是装配式建筑优先采用EPC总承包,从设计-采购-施工全方位把控产品质量,真正实现全过程、全专业综合高效管理;三是在政策上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占比。
2. 尽快出台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冯远
尽快制定和出台新版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建筑设计属于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需要有一个符合行业发展水平和时代要求的价格标准,但现阶段建筑设计收费大多还是参照02标准,费率和涵盖内容都需要改进,因此应尽快重新制定收费标准,并形成定期修订机制,以保障和促进建筑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开展建筑工程服务内容以及费率标准的研究。明确建筑工程服务的业务分类、细化范围,并据此制定费率标准。一是对工程项目的策划、可研、环评、选址、规划、设计、专项咨询、监理、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及涵盖跨阶段的管理协调,都需要明确收费标准;二是细化设计内容,应涵盖如BIM、工业化、海绵城市、绿建及抗震超限和消防等各类近年来新增设计内容,同时,收费标准中还应考虑深化设计及由业主原因造成的多重返工等工作量;三是考虑设计的工程项目类型和复杂程度,如建筑物高度、跨度、地震烈度,新技术运用等要素,使设计工作的价值得到有效体现。
3.加强校企合作,打造新型建筑产业工人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 邹彬
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产业工人新蜕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将进一步缩短学生入职后的岗前培训,既节省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也加快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时也主动适应了企业需求。一方面应进一步发挥国有大型央企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另一方面须抓紧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合式激励和企业办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拨付问题,引导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助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劳动产业大军。
促进产业工人新发展,加强装配式产业体系的保障。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推进建筑工业化,把工地搬进工厂,让新一代民工学有所用、“以战代练”,进一步从实践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是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一条务实、有效路径。同时,装配式产业体系的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邹彬他建议,由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大力完善装配式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完善装配式建筑通用技术标准,加大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培育装配式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建筑工业化事业蓬勃发展,以更大、更优质的平台吸引产业工人就业,为产业工人打造出一个产学结合,通道畅通的产业链集群,推动“农民工”快速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
4.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行业低碳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征
一是要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基建企业加强绿色建造技术前瞻性、基础性研究。不断完善绿色基建产业链和提升一体化集成实施能力,研发绿色基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基建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并在全行业形成共识、共同推进。
二是要加大生态环境、水利水务、固废处理、城市河道等环保工程建设投入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共有工业污染地块100~200万块,受污染需要治理修复的矿山面积约150万公顷,受污染农田约2000万公顷,大部分城市水域污染较为严重。要实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意味着今后15年需要持续加大环境治理投入。
三是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中央决定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统筹考虑城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矿山、农耕用地生态修复,加大乡村河道生态化改造、生活污水治理,通过生态廊道联通城乡,发挥生态修复、生态景观带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只有广大乡村绿色了,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5.加强施工全过程“低碳化”考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翠坤
注重新建建筑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建筑的设计、材料生产、施工建造等环节,都必须加大低碳化的考量。设计阶段,应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方面建议持续提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能效,到2025年,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较2020年标准进一步提升20%以上,到2035年,新建建筑基本达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推动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积极开展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建设。另一方面,结构设计统筹考虑建筑全生命期包括震后修复等因素影响,注重采用适改性强、性能高的结构体系以及高性能、高耐久材料和技术,提高材料利用效率,同时注重加大绿色建材的应用。生产和建造阶段,加大绿色建造力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减少碳排放。
注重建筑运营维护期的功能提升,有序推动既有建筑全面改造。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力度支持既有建筑改造工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一方面加快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对建筑的抗震性能等安全性能提升,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达到减碳效果。
制定相关政策,避免大拆大建。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拆除未达建筑使用年限的建筑,避免资源浪费。
大力发展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议重点推动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中应用,实现就地生产、就地消纳。因地制宜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供暖、制冷及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
6.建造安装推行系统门窗认证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奥润顺达集团总裁 倪海琼
推行系统门窗认证体系。要尽快编制出台系统门窗评价或认证标准,由国家认监委核准或审批,在全国范围内认定一批评价或认证机构,负责系统门窗认证工作。
加快建立标准化系统门窗数据库。要对通过第三方认证标识的产品纳入数据库,进入数据库的门窗产品应注明系统门窗的规格型号、技术要求、材料要求、工艺要求、生产单位及相对应的造价信息;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重构市场应用规则,形成质量可靠的一站式产品集采平台,为产品选择与造价编制提供支撑。
加强监理监督和社会监督必不可少。建议在现行监理监督体系基础上,实行“飞检+社会监督”的模式,对工程采用的产品规格、设计文件、加工与安装工艺等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随机抽检,对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并将信息公开,对涉事单位纳入失信名录。
7.水泥行业不列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来辉
一是再次建议将水泥行业不再列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立没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只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的观念,应根据企业在行业内的环保和能耗管控水平来划分。
二是传统行业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资金投入,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在环保错峰生产上杜绝“一刀切”,根据企业的环保和能耗管控水平,差异化制订政策,而错峰停产时所有生产线全停,既不利于节能减排,又造成了区域性的水泥供应紧张,长距离的物流运输更会增加新的排放,不利于二氧化碳减排。同时也希望在企业节能减排研发和技改上给予资金支持。
三是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利用生产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纯余热、余压(气)发电与燃煤自备电厂区别对待,资源综合利用自备电厂不列入对自备电厂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和附加费征收范围。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对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和可再生能源附加”等,采取暂停征收。
四是建议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或支持相关水泥企业建设减碳示范水泥项目,树立标准,推广应用,为我国的减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五是呼吁传统制造业树立节能就是减碳、植树就是减碳的意识,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争创绿色工厂,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8.推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揭新民
一是要建立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国际看,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简称IDI)已经是建筑业非常成熟的保险服务保障。国内看,IDI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已经实施,但着眼全国仍存在推广省市不足且缺乏全国统一指导、各地模式各异、政府参与程度不一、保险覆盖率低等现实问题。建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银保监会等部门参加,研究拟订《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实施指引》,建立相应的政策指引制度,有效解决房屋建筑维修难问题。
二是要完善制度,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完善制度衔接,首先建立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统一住宅工程完工后施工企业的保修期为两年,确保IDI保险无缝衔接保修期后的缺陷风险。
对于新建住宅工程,逐步推行投保IDI保险,引导开发商新建住宅交付使用前投保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已建成交付使用且缴纳过维修资金的住宅工程,转维修资金为IDI保费,多出资金退还业主。
对早期未缴纳维修资金的业主,政府引导鼓励投保IDI,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激发带动早期业主认同感和参与热情。
9.加快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局主席 杨国强
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应用。鼓励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力度,支持相关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在现有龙头企业研发成果基础上,大力推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投入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试点推广,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加快推进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实现设计、采购、生产、建造、交付、运行维护等阶段的信息共享。融合应用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广域网、5G、射频识别(RFID)及二维码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全面提升智能建造信息化水平。推广BIM报建审批和施工图BIM审图模式,实现信息化监管,提高监管效率。融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设立建筑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实现行业数字化赋能。
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由行业权威机构或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行业研究团队、专家学者、骨干企业等力量,研究建立与智能建造相匹配的产品标准、施工标准、设计标准、BIM集成设计标准、装配式部品部件标准、新型建造工艺工法标准、验收标准等标准体系,为推进智能建造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推动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的基本规定、评分体系、评价等级、评价机构等,加快实现智能建造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应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10.加大租赁住房供给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王玉志
加大租赁住房供给力度。一是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力度,覆盖新就业人员和基本公共服务人员,减少公租房实物供给。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大力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地方政府抓好项目、土地、资金统筹,鼓励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自有闲置土地建设政策性租赁住房,允许企业将商业用房、工业用房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二是支持企业投资建设租赁住房。通过单列土地租赁住房用地计划,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按年缴纳土地出让金等,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投资回报,激励企业开发建设租赁住房。
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国家从租赁住房供应、租赁主体管理、租赁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增加土地供应,加大财政支持,降低税费负担,扩大融资渠道,提供信贷支持,使各项配套政策正向激励落地见效。
加快立法进度,规范市场行为。国家层面尽快出台《住房租赁管理条例》,为行业监管提供法律支撑。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大力发展长租房市场,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持续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
11.《建筑法》“扩容升级”为《工程建设法》
全国人大代表、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雅萍
新的《工程建设法》,对象要从建筑工程扩大到建设工程,包括建筑、市政、工业、交通、水利水电等,作为根本大法打通市场;内容涵盖从工程建设实施开始到工程生命期结束,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使用维护、更新改造、拆除利用等阶段。
除此之外,戴雅萍认为还需要在这部法律上做好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工程咨询概念,扩大勘察设计的行业范围。补充相关章节,系统指导基本建设的规划、投资决策、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等全过程工程咨询。
二是明确工程总承包的建造模式及主体责任,明确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建立具备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的组织机构。鉴于设计咨询在建设项目中对项目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建议大力推行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鼓励有资质的设计企业或施工企业都可以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
三是明确以设计为主导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明确政府整体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责任,加大推动力度,由政府牵头,形成住房和城乡建设、发改、财政、审计等多部门联合机制,才能有效推动该类项目的落地。
12.提高工程款支付比例下限至80%!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德法
沈德法提到,现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2004年颁布实施的,已经与目前的实际不相适应。他认为,在具体实践中,发包方往往在合同中约定只支付70%左右的工程进度款。在大型、特大型施工项目不断增加的行业趋势下,建筑企业需垫付的进度款金额越来越大,挤占了建筑企业的营运资金,增加了财务成本,影响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他表示,虽然现行《办法》等规定对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期限等相关内容予以明确,但在具体实践中,发包方往往以各种理由拖延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工作。当前,工程竣工结算工作也主要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工程咨询公司负责审计,工程造价审计收费通常由“基本收费+追加收费”两部分组成。沈德法认为,追加计费标准易造成第三方咨询单位压减施工单位合理造价,造成结算双方争议不断、结算审定久拖不决。
沈德法建议:
1.尽快修订出台《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进一步提升政府类项目工程进度款法定最低支付限额。将建设工程实施期价款支付比例下限由60%提高到80%以上,为建筑施工企业复工达产、扩大规模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制度支持。
2.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办法,进一步优化工程竣工结算机制。在《办法》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出台关于工程项目过程结算的实施意见,并将过程结算条款纳入《合同示范文本》,切实缩短项目结算周期,缓解施工单位资金压力,优化建筑业市场环境。
3.完善工程结算审计收费标准,加大对工程咨询市场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以项目规模和类别为基础的市场化审计收费模式,尽快打破审计收费与核减挂钩的情况,扭转现有施工单位为避免被第三方审计单位压减合理造价而导致结算久拖未结的状况。同时,呼吁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工程咨询单位及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过程监管,依法净化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市场环境。
上一篇:
无
住建部下发通知,停止“八大员”发证工作
下一篇: